近几年,随着国内大学扩招,大学生就业压力日趋增加,大批的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几个月后仍然没有找到工作。个中原因有就业供需矛盾,但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很多大学生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应该怎样去面对工作,有些学生进入学校之前根本不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到了大四才发现自己根本不喜欢这个专业,不知何去何从?这种茫然主要源于学生没有树立良好的职业规划意识。如今,随着北京大学等一些高校导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这种局面将逐渐得到改善。
自2007年始,北京大学开始为大一新生提供系统的职业规划,包括职业测评、职业咨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职业规划训练营、就业指导专家系列讲座、职业辅导工作坊等各项服务,并根据近六年各院系毕业生就业情况研究得出分析报告,这些工作能帮助大学生及早了解和规划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在入学阶段即向新生传输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充分表明中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成为不可或缺的一课。
就业尽量避免
马努杰现象”
现代职场流传着一个马努杰的故事:亚美尼亚的马努杰是一名平凡的推销员。但是,他却有着一个不平凡记录,即曾经在47年的职业生涯中,为207个公司工作。他的这个记录已经成为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案例——“马努杰死亡回旋梯”,平均一年换5次工作,或者说是平均两个月就被辞退或跳槽一次。
“死亡回旋梯”的出现是诸多因素博弈的结果,但马努杰不了解自己的优劣势、不清楚自己适合的工作环境、缺乏必要的职业技能,是悲剧出现的核心原因。事实上,在职场当中,类似的“马努杰现象”并不少见。
“马努杰”及“泛马努杰们”职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可以通过职业规划、职业指导得到解决。在西方,职业规划与职业指导被视为“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瑞典等很多国家已经成为一项产业,并得到政府的立法支持。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职业生涯规划已经从几年前的“新概念”和“陌生话题”,变得“热门”与“耳熟能详”。职业规划的提供方式也从简单的“做做职业测评、解读解读报告”,步入系统、科学的职业生涯指导阶段。
国际先进理论引领国内职场
下个月,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CAIEP)发起的“2007首届中国职业生涯规划国际论坛暨GCDF全球峰会”即将在京召开。包括综合模式创始人顶级职业规划大师Norman Gysbers 、CIP理论创始人及ECA大奖获得者JamesSampson、美国职业发展协会(NCDA)百年来首位华裔主席BarryChuang 等10余位国际生涯发展领域的顶尖专家都将登坛论道,国内巨大的职业规划市场可见一斑。
据悉,这次峰会将以“职业生涯规划的国际前沿技术与实践”为主题,围绕国际生涯发展前沿技术、面向组织的生涯发展体系构建、GCDF对全球生涯发展领域的贡献、高校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建立、在线职业规划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等内容,全面解读职业规划应用和创新策略、中国职业规划产业发展方向、国际生涯发展最新进展和热点技术应用等备受关注的主题。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徐皓庆副主任认为,职业生涯发展技术将在中国得到全面发展,并成为促进和谐社会、和谐就业的一个积极的有力的元素。
事实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市场进一步多元化及职场竞争的加剧,国内的职业规划意识逐步增强,市场需求也逐渐升温,职业生涯规划已被列入人事部、劳动部和教育部等相关部委的“十一五”工作之列。
国内职业测评洋为中用
目前,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项目随着美国咨询师认证管理委员会(NBCC)的推广进入中国,成为国内职业发展领域的灯塔和风向标。诞生于1997年的GCDF项目,目前已在日本、德国、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实施。
作为本土最早开展专业测评的机构,北森测评有关人士表示,GCDF项目的引入不仅是中国职业规划行业迈向成熟的起点,更是中国职业规划、职业咨询产业链完善的开始,为了推动整个行业人才的培养,当前GCDF项目办已经与全国最大的心理咨询师培训机构华夏心理网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与此同时,GCDF项目中心与荷兰任仕达集团等机构联手,向国内有职业发展需求的群体提供全面的职业生涯规划。
目前,中国GCDF项目设计者、CIP理论创始人JamesSampson 的《Career Developmentand Planning(中译本)》已被教育部列为高校指定职业规划教材,已经有近600人接受了GCDF培训。据了解,北京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7名老师全部接受GCDF培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因。这些变化意味着中国职业生涯规划理念,随着GCDF项目的发展,而逐渐与国际主流理念保持同步。